西安称谓的历史变迁 文/王友福

大秦网 909 0

西安称谓的历史变迁 文/王友福 第1张

最近,襄樊、黄山等城市把名字改回历史旧称的襄阳、徽州,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议论西安历史。有人提出,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西安,也应该改回长安之称;有人立即发出反对改名的声音。自然,改,或者不改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西安地域文化的研究者,我梳理了其称谓的历史变迁,撰写《西安称谓的历史变迁》一文,供大家参考和商榷。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它的称谓在历史上曾经过多次变化西安历史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的中南部,六千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半坡母系氏族公社西安历史。到了商代,西安一带出现了一个古国——崇,这是商朝的一个附庸国,崇也就成为西安最早的名字,崇国的辖区大致在今天户县一带。《封神演义》里有一个反派角色叫崇侯虎,这个人物不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崇侯虎是崇国的末代国君,名字叫虎,故称崇侯虎。而《封神演义》的作者不明白这些,居然认为崇侯虎姓崇、名侯虎,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弟弟叫作崇黑虎,真是错上加错。关中西部的周部落兴起后,周文王兴兵灭崇,在沣河西岸建都,称为沣京,这是西安建城之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58年。《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的诗句,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到了周武王时期,又在沣河东岸建了座新城,这就是西周的国都——镐京,而沣京实际上是镐京的一部分。从公元前1046年西周灭商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镐京一直作为西周的国都,当时也叫宗周。西周灭亡后,丰镐遗址尚存,汉武帝时开凿昆明池,遂遭完全破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云“自汉武帝穿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褫。”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不堪犬戎部族的逼迫,放弃镐京,把都城迁往洛邑西安历史。平王东迁时,西周的附庸国、兴起于渭河上游的秦国发兵护送,周平王为了表达谢意,把今天的关中西部分封给秦,并把秦上升到诸侯,而西安一带则成为华夏族和犬戎族杂居之地,是一块权力的真空地带。秦向渭河下游发展的过程中,犬戎的势力被驱逐到了陕北,并在那里建立了义渠国。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在关中设立了内史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内史郡的最高行政官称为内史。在历任的内史中,最有名的就是内史腾,他曾带兵灭掉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揭开了秦始皇一扫六国的序幕。

秦都咸阳分为两部分,渭河北岸是旧城,南岸是新城,南城的规模远大于北城,两城之间往来的通道是跨渭河兴建的桥梁西安历史。唐代徐坚《初学记·渭水》记载:“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度,以象牵牛。”今天的西安成为秦都咸阳的南城及其南郊,属于京畿之地,在当时的行政区划上,则属于内史郡杜县管辖,杜县的县治在杜,就是今天雁塔区的杜城村。长安一词在秦朝初年已经出现,它在当时只是一个乡的名字,隶属杜县,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记载:“长安本秦杜县之长安乡也。”

秦朝灭亡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并听从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定都关中西安历史。由于咸阳南北两城均被项羽焚毁,刘邦决定以幸免于兵火的秦兴乐宫为基础兴建新都,兴乐宫就是后来的长乐宫。由于这座规划中的城市位于杜县长安乡境内,故名长安城。南宋程大昌《雍录》卷二有“长安也者,因其境有长安乡而取之以名也”的记载。此外,刘邦把新城命名为长安,还因为这个名字非常吉祥大气,正中他的龙意。《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高祖有天下,更始长安,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在新城完工之前,西汉中央政府暂时在小城栎阳(今阎良区境内)办公。元代李好文《长安志图》记载:“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周六十五里。”因此,民间俗称其为“斗城”。汉长安城旧址在今天西安主城区的西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从西汉建都长安后,这座城市陆续做过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的国都,并做过东汉、曹魏以及匈奴族建立的大夏的陪都西安历史。其间,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把长安改名为常安;东汉时把长安叫作西京;后秦时也曾一度称为常安;大夏时则叫作南台。在此期间,长安城除去作为国都或陪都外,同时还是地方一级行政区的治所。经过将近八百年,汉长安城城市狭小,官署、民居混杂,地下水开始盐碱化,已经不适合居住。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方向的龙首川另择新址,营建了一座新都城,这就是隋唐长安城,和汉长安城是同名、不同址的两个城市,二者相去十三华里。这座新城由宇文恺设计,只用了九个月就宣告完工!

面积达到了八十四平方公里,可以容纳一百万人口西安历史

583年春,隋文帝把中央政府从汉城迁出,旧城的居民也一并迁出,汉城被划为皇家禁苑,禁止民众进入西安历史。因为杨坚曾做过北周的大兴公,所以这座新城被命名为大兴城。被舍弃的汉城则被称为“杨家城”、“台城”。隋朝灭亡后,大兴城成为大唐的国都,命名为长安,又称京师。有唐一代,长安城的名字多次变化。因唐以洛阳为陪都,称为东都,所以长安就被叫作西京。据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一记载,唐长安在唐肃宗时叫作中京,后又改称上都,最后又改回长安。此外,据后晋刘昫《旧唐书·朱滔传》记载,唐长安城时称“王城”,北宋王溥《唐会要》记载,长安又名“西都”,而《资治通鉴》卷二四五记载,长安城还叫作“上京”。唐长安城不仅是国都,还是关中所在京兆府的府治,京兆府设京兆尹作为行政官,主管长安城及其附近地区,最有名的京兆尹当属韩愈,他和贾岛夜半时分在长安街头月下论诗的“推敲”典故是一段文坛佳话。

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东迁洛阳,三百余年的长安城被毁弃,禁苑中的汉城同时被毁,拆下的建材被抛入渭河,然后进入黄河西安历史。在开封一带,这些建材被打捞起来,用来修建开封城。这时,偌大的长安城缩减到原来的十六分之一。后梁时期,改称大安府,置祐国军,不久又改称永平军。后唐以李唐王朝的继承者自居,长安成为陪都,改称西京,属京兆府管辖,为府治。后晋废止西京之名,改称晋昌军;后汉、后周均称永兴军。北宋时仍叫永兴军,先后为陕西路、永兴军路的治所。金代时称京兆府,为京兆府路的治所。

到了元代,这座城市三改其名,明马廷瑞《陕西通志》记载:“元初仍为京兆府,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改为奉元路”西安历史。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作为陕西布政司的治所,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西安这个称谓。明代对西安城进行了扩建,就是今天的明城墙以内的部分。清代把布政司改为省,西安府为陕西省省城。1927年,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安市,为省政府驻地,这是西安市设市之始。1931年,国民政府确定西安市为中华民国的陪都,称为西京市,1943年又明文废止,仍称西安市。

作为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多年建都史的城市,长安一名用了大约一千一百年左右,西安一名用了六百多年西安历史

标签: 西安历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