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明知不会被杀,为何仍立下三份遗嘱?[已扎口]

大秦网 324 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蒋介石在生死未卜之际,同时写了三份遗嘱,并在与宋子文单独对话时,嘱咐其转交妻子宋美龄等人。三份遗嘱分别是致宋美龄、致蒋经国、蒋纬国,以及告国民。其全文各自如下:

  致宋美龄:

  贤妻爱鉴:兄不自检束,竟遭不测之祸,致令至爱忧伤,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负吾总理与吾父吾母一生之教养,必以清白之身还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无负上帝神明而已。家事并无挂念,惟经国与纬国两儿皆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万望至爱视如己出,以慰吾灵。经儿远离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纬儿至孝知义,其必能克尽孝道。彼于我遭难前一日尚来函,极想为吾至爱尽其孝道也。彼现驻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馆转。甚望吾至爱能去电以慰之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正

  致蒋经国、蒋纬国:

  又嘱经、纬两儿:我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嘱。

  父十二月二十日

  告全国国民:

  中正不能为国自重,行居轻简,以致反动派乘间煽惑所部搆陷生变。今事至此,上无以对党国,下无以对人民,惟有一死以报党国者,报我人民,期无愧为革命党员而已。我死之后,中华正气乃得不死,则中华民族终有继起复兴之日。此中正所能自信,故天君泰然,毫无所系念。

  唯望全国同胞对于中正平日所明告之信条:一、明礼义;二、知廉耻;三、负责任;四、守纪律。人人严守而实行之,则中正虽死犹生,中国虽危必安。勿望以中正个人之生死而有顾虑也。中华民国万岁!中国国民党万岁!三民主义万岁!国民政府万岁!国民革命军万岁!

  蒋中正

  三份遗嘱的内容除了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绝不投降外,亦不忘嘱咐夫人宋美龄对两子“视如己出”,两子亦须以“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

  虽然人之将死,立遗嘱附托后事不足为奇。然而,张学良的部下在骊山捉到蒋介石时,曾明确告诉他,兵谏的本意只是“只求你带我们抗日而已”,根本没有杀蒋的意图,那为甚么蒋介石还是作好赴死的打算而同时立下三份遗嘱呢?

  首先,蒋介石感到屈辱和愤怒。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蒋介石身为国民政府至关重要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被自己的部下扣押,沦为阶下囚;加上过去十年的“剿共”已到关键时刻,只差一步之遥,指日可待,蒋介石无法接受以往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他宁愿死,也不愿受辱,更不愿放弃“剿共”事业,于是便立下遗嘱。

  而且,当时舆论大多都强烈谴责“西安事变”。胡适更评论道:“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有以绑架肩负国家和民族安危的元首来爱国的吗?”闻一多在课堂上痛斥:“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国家绝不容许你们破坏!领袖绝不容许你们妄加伤害!”

  其次,蒋介石担心会被杀掉。1936年12月17日,张学良邀请周恩来、秦邦宪和叶剑英等人以红军代表团的名义来到西安,商议事变解决大计。蒋介石认为中共肯定会藉此机会杀掉自己,为千千万万牺牲的红军烈士报仇雪恨,除去自己这个“绊脚石”。于是蒋介石认定自己九死一生,这又是他立下遗嘱的另一原因。

  事实上,对于如何解决西安事变以及蒋介石本人,红军一开始确实有很多人认为应该杀死蒋介石,血债血偿,但延安很快就调整了策略,确定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决定派博古(秦邦宪)、周恩来、叶剑英三人作为中共代表赶赴西安进行协调工作。

  再者,蒋介石自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会危及自己。西安事变爆发后,南京方面对西安进行军事威慑,派飞机轰炸渭南地区。张学良要求蒋介石写信下令南京中央停止对西安的军事行动,可蒋却以此为王牌,提出在三日内送自己出西安为交换条件。于是事情陷入僵局,同时亦令蒋介石认为事件无法解决,加上南京对西安的军事打击同样会使自己置身险境,葬身于轰炸之中,于是便立下遗嘱,交代后事。

  事件后来随着宋美龄加入谈判而迎来转机,最后蒋介石改变态度,同意由宋子文、宋美龄代表自己与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谈判,并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三份遗嘱也就此束之高阁。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明知不会被杀,为何仍立下三份遗嘱?[已扎口] 第1张

标签: 西安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