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起义领导人袁作舟下落查明 (转载)

大秦网 626 0

  安康起义领导人袁作舟下落查明

  终南闻莺 紫阳党史研究新发现

  ----78年前在紫阳境内失踪的安康起义领导人袁作舟下落查明

  翻开《陕南革命斗争史》、《紫阳县志》、《紫阳文史资料》,包括汉中市党史研究部门出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老区》、《陕南军事斗争资料汇编》等史志文献,对于七十多年前安康起义军安康红一纵队的记载基本都是:“红一纵队在前往川陕根据地途经紫阳时被国民党王耀晨团和毛坝李靖山民团重兵包围,经一整天激战,起义军分兵突围,纵队长袁作舟下落不明,政委王兴泰被俘,游击指挥王泰诚等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红一纵队全军覆灭,安康起义因此失败。”这已成了一种定论。

  然而,袁作舟究竟是生是死?为何全部69名起义人员只能确定42人牺牲,还有二十七人身在何方?他们因何在重兵包围下的紫阳群山中凭空消失?这一直是党史上的一个迷。紫阳县档案史志局在编辑党史读物《红色记忆》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和档案编研工作,成功的寻找到袁作舟和安康起义部队余部的下落,由此可以认定安康起义是成功的,这一发现对安康地方党史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1933年5月。中共陕南区党委批准成立了安康军特支,任务是组织武装暴动,开发游击战争,创建陕南新苏区。1934年2月22月,军特支在安康西药王殿召开安绥军中地下党骨干会议,决定乘张飞生带大部兵力到汉阴、石泉处理沈寿柏问题,城内空虚之机,于当晚9时发动武装起义,然后经紫阳去川陕根据地,与红四方面军三十军会合。由于叛徒告密,军特支领导人只好仓促应变,提前3小时发动起义。

  除被敌堵截的13名起义人员被俘外,会合于西药王殿的迫击炮营和特务三连起义官兵共69人,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第一纵队(简称红一纵队),袁作舟任纵队长,王辛德任政治委员,王泰诚任游击指挥。口号是:打倒军阀官僚资产阶级,建立汉江流域苏维埃政府。是晚,红一纵队沿汉江而上,向川陕革命根据地迸发。在同一时间,安绥军参谋长王肃斋一面向出巡石泉的张飞生司令告急,一面驰电驻紫安绥军第二团团长王耀震,命其全力堵剿起义部队。

  经过一昼夜的急行军,红一纵队23日晚到达紫阳洞河街附近。为了避开民团堵截,从街南沿沟插进,24日经苗河,过深磨,25日宿营高桥龙凤寨;26日经过铁佛寺,抵达绕溪乡;27日进人联合乡盘厢河。本打算绕开毛坝关,过任河,上黄草梁,即可到达川陕革命根据地。由于误将当地团丁作向导,2月28日清晨,红一纵队一过营盘大梁,被引到绝路--青荆乱石沟,遭到王耀晨团和毛坝李靖山民团重兵包围。战斗从上午持续到黄昏,战士们饥饿、疲惫、腿肿,加之弹药极少,情势十分危急,部队只好分散突围。突围中王辛德、赵恩普等人被俘(后全部被杀害)。王泰诚壮烈牺牲,袁作舟等下落不明。安康起义因此失败。

  紫阳县档案史志局通过大量走访,到当年川陕根据地中心巴中市查阅历史档案,发现当年红一纵队一部在纵队长袁作舟的率领下成功突围,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坚持战斗,经紫阳黄草梁到达川陕根据地与红三十军会合,会合时袁部仅剩四人。到达川陕根据地后,红一纵队的番号被保留下来,袁作舟仍为纵队队长,部队经修整和补充后,他们配合红军主力反围剿,为巩固川陕根据地做出了新贡献。为保卫川陕根据地,在反击刘湘六路围剿的一次战斗中袁作舟壮烈牺牲。县档案史志局在巴中市南郊的红军将领万人碑中找到了他的名字。石碑上刻着“袁作舟(?---1934年)陕西人,安康起义领导人”。

  我县党史工作者方万华认为,由此证及其它旁证可以得出关于安康起义的新的历史结论,即安康起义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起义是成功的,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陕南的统治,支持了川陕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县档案史志局将依据这一新发现,重新修订即将出版的《红色记忆》一书,将这一新发现转化为研究成果。

标签: 安康历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