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区建立历史

大秦网 362 0

一、新区历史

(一)建立的背景

1.铜川因煤而市,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庞大的采空区、滑塌区和沉陷区,地质灾害频发,群众居住条件恶劣铜川历史

铜川新区建立历史 第1张

2.铜川原市中心(北市区)处于狭长的川道地带,东西宽350-1500米之间,南北长20公里左右,人口密度大,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用电、用水和环境容量已达极限,建设用地因地形、河流、铁路分割,再无发展空间铜川历史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铜川形成的产业结构单一,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市场演变,调整产业结构、开辟新的生产门类、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铜川历史

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城市空间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迫切要求铜川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铜川历史。基于以上三点,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客观现实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决策在原耀县下高埝乡基础上创建铜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历史沿革

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992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耀县下高埝乡基础上创建铜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川历史

1993年11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铜川新区,赋予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优惠政策铜川历史

1994年4月,铜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更名为铜川市新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职能铜川历史

1995年7月1日,将原耀县下高埝乡移交新区管委会管辖;1998年4月,原耀县寺沟镇董坡、崔上两个行政村划归新区铜川历史

1998年12月市政府迁至新区正阳路9号正式对外办公,2000年12月市委机关迁至新区朝阳路9号对外办公铜川历史

2002年11月,新区被列入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组成部分,成为全省“一线两带”建设的核心区域铜川历史

2012年1月,耀州区坡头镇划归新区管理铜川历史

2013年1月4日,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对内赋予建制区县的职能和权限,具备与区县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铜川历史

2015年3月,省政府批复将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并入铜川新区,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铜川历史

2018年4月2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省政府审批铜川历史

(三)新区定位

2013年1月4日市委常委会议确定:新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发展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试验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承载地铜川历史

二、区情概况

1.区位气候

新区位于铜川南部,与富平、三原毗邻,是关中盆地与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呈西北高、东南低,倾斜角介于5°-10°,平均海拔752米铜川历史。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9-12.3℃,年平均日照2441.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5.8-709.3毫米,冬春易旱,夏秋易涝。境内河流均处于狭窄沟谷,水资源利用率低。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包茂、延西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与富平县接壤;西距革命根据地照金41公里,半小时可达;北距“革命圣地”延安230公里,3小时可达;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60公里,新区已融入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随着西安城市北扩、延西高铁的建设,西铜同城化趋势更加明显铜川历史

2.规划建设

新区行政区划面积121.6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5.5平方公里(含新材料产业园1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铜川历史

3.机构人口

管委会党工委和管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个机构,下辖铜川市新材料产业园区、南部产业园区和咸丰路、正阳路和坡头3个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和27个行政村铜川历史。内设机构19个、事业单位9个、临设机构4个、市级垂管部门7个。

现有户籍人口103482人,常住人口107804人(其中,实有人口95471人,流动人口12333人),规划未来城市人口30万铜川历史

4. 产业概况

新区现有限上商贸服务企业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铜川历史。初步形成了以旺旺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陕重汽零部件加工基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大秦铝业为龙头的先进材料业,以华能照金电厂为龙头的载能循环业等特色工业。以大唐养生园为龙头,包括兴盛德中药饮片、丰禾制药为主的医药休闲产业。形成了以正阳国际家居广场、银座商业广场、第九街区为代表的商贸服务业,以牡丹文化节、樱桃采摘游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已经成型,香谷湿地等休闲养生产业全面启动。

5. 三个工业园(产业园)概况: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11月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总面积51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26.67平方公里,到2035年规划人口4万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板块铜川历史。园区地处铜川市行政区域最南缘,与市委、市政府一桥相连,西铜第二条高速公路、耀旬二级公路贯通园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60余公里,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通节点。

南部产业园区是与新区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的,成立于2013年10月31日铜川历史。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至2017年入驻企业共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8家(新区共32家),2017年实现总产值25.06亿元。2018年4月2日,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设立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区域面积3.62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均在市南部产业园区范围内)。市南部产业园区以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引领,正努力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高新产业技术聚集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董家河工业园涉及耀州区天宝路、永安路、锦阳路街道等3个办事处和董家河、孙塬两个乡镇铜川历史。成立于2010年3月份,规划面积25.43平方公里,规划以铝产业为主,以“航汽铝”等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打造“煤-电-铝”联产联营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园区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年产值70亿元。

三、发展历程

新区开发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2年至1996年,为打基础工作阶段,完成了规划大纲,编制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其它一些建设准备工作铜川历史。第二个阶段是1997年至2000年,为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的关键时期,重点进行了城市水、电、气、讯、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为全面推进大开发、大建设阶段,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经过二十多年开发建设,新区已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高端铝产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新型材料产业4个主导产业和电子商务与现代商贸服务、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及特色小镇3个先导产业的“4+3”产业格局铜川历史。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规模以上批零住餐企业51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3家。天马电缆、安川机电、科达化工、大秦铝业、陕汽东铭5家为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85亿元,占全市12.29%,增速7.1%,其中,三产占比较去年提高3.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20.41亿元,占全市13.96%,增速7.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速4.5%。固定资产投资67.24亿元,占全市14.12%,增速12.9%,扭转了20个月负增长的局面,转为连续15个月保持正增长,排名全市第三。地方财政收入2.12亿元,增速12.2%,位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1亿元,增速13.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4997元和12010元,增长8.4%和9.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6%,完成任务的100%。

标签: 铜川历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