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60年大事 (三)

大秦网 411 0

1982年

1982年6~7月,全国开始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以7月1日零时为准铜川历史。据查,铜川市区为377710人。

1982年,王石凹煤矿采煤五区荣获全国高档普采冠军铜川历史

1982年,铜川市教育学院成立铜川历史

1983年

1983年10月20日,宜君县划归铜川市管辖铜川历史

1983年,在耀州窑遗址发现北宋烧造的“龙戏玉莲”“二龙戏珠”等青釉瓷碗,为稀世珍品铜川历史

1984年

1984年2月,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铜川市铝厂扩建工程破土动工铜川历史。投资额5800万元,设计能力为年产电解铝3万吨。一期扩建工程于1987年6月竣工,94台电解槽分期分批投入运行。

1984年2月,王家河炭科沟首次发掘出西周古墓群,清理墓葬20座铜川历史。出土有铜鼎、戈和铜车马饰等。

1984年2~8月,铜川市全面开展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工作铜川历史

1984年7月,铜川市开展商业体制改革工作铜川历史。在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商办工厂中采取全民所有、集体经营、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办法,扩大经营自主权,搞活经济,提高服务质量。

1984年,耀州窑遗址发掘有了重大突破,首次找到了临河修建的唐代瓷窑作坊和唐三彩作坊,从而证实了黄堡镇在唐代是烧造三彩陶器的地区之一铜川历史。另外,还出土了唐、五代、宋、金、元时代的瓷片30余万片,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数千件。

1985年

1985年8月1日,中共铜川市委机关报《铜川报》正式创刊铜川历史。1993年1月1日,《铜川报》改刊为《铜川日报》。2002年1月1日,《铜川日报》由4开版改为对开4版。2006年1月1日,《铜川日报》网站及电子版开通。

1985年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铜川历史。规划要求,铜川市老城区要严格控制规模,新建工业项目应尽可能摆在黄堡地区;到2000年市区城市人口应控制在21万以内。

1986年

1986年3月20日,铜川市人民武装部改编为铜川军分区铜川历史

1986年7月,新川水泥厂建成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设计年产水泥30万吨铜川历史。该生产线于1982年10月动工兴建,总投资9597万元。

1986年7月,铜川市房屋建设开发公司首次出售商品房92套,房价每平方米300~332元铜川历史

1986年9月,铜川矿务局一中应届毕业生杨越获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铜川历史

1986年10月20日,经中共铜川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铜川矿务局、陕西省煤炭建设公司井下固定工家属49540人在城市落户(计13475户)铜川历史

1986年10月30日,铜川市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铜川历史

1986年10月,铜川市纺织厂用丙纶短丝作原料,开始生产花色针刺地毯,填补了陕西省的一项空白铜川历史

1986年12月29日,铜川市第一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在郊区军台岭建成使用铜川历史

1987年

1987年2月8日,西北耐火材料厂生产出新型耐火材料———刚玉砂,填补了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一项空白,获陕西省198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陕西省引进消化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铜川历史

1987年3月,中共铜川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属国营企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铜川历史

1987年5月20日,耀州窑博物馆1号保护大厅在黄堡镇破土动工铜川历史。1988年底竣工,并对外开放。

1987年5月,铜川市秦剧团新编历史剧《大将王翦》在陕西省首届艺术节演出中,荣获10项演出奖、单项奖铜川历史

1987年6月1日,铜川市第一座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城区落成铜川历史

1987年9月10日,“铜川百货大厦”破土动工铜川历史。大厦建筑面积5151平方米,总投资174万元。1988年10月1日对外营业。

1987年12月29日,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项目—省耀县水泥厂五号窑扩建工程破土动工铜川历史。该工程于1991年12月28日投入试生产。总投资3.378亿元,年可增产水泥70万吨,使耀县水泥厂年总产量达167万吨。

1988年

1988年2月9日,宜君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铜川历史

1988年12月1日,铜川宾馆正式开业铜川历史。宾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有高、中档客房91间,投资300万元。

1989年

1989年,在陕西省创建文明城市评比竞赛中,铜川连续第3年荣获优胜城市称号铜川历史

(未完待续)(中共铜川市委史志办公室)

来源:铜川日报

标签: 铜川历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