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草莽心中的历史脉络之六-汉中

大秦网 309 0

  汉朝全面接受了秦王朝的政治官僚体制,在秦朝体系里的公务员萧何以造反者的身份进入咸阳,第一件事就是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在未来的楚汉之战中,这些资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汉王朝成立后,全面接受了秦朝制度。

  汉朝的选举制度一种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西汉时称秀才,东汉避光武帝名讳改为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另外一种是征辟制度,征/徵是指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皇帝下诏指名征聘。辟是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汉时人也称为辟召、辟除。辟召制在东汉尤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贤才为高,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依凭为重。在汉代的选官制度中,征辟作为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地位仅次于察举。

  无论是征辟制还是察举制,都离不开人为操作。推荐权掌握在知识垄断的家族,人才还集中几大家族,门第血统观念渐渐成为主流。最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士族垄断了国家人才进阶机制。到魏晋时,士族发展到巅峰,司马大家族取代了曹魏,狂欢的季节来临了,放肆的分封司马家族,不过数十年,黄粱一梦醒来遍地狼藉。即使南渡之后,王家,谢家,恒家……每个家族都可以和司马家族平起平坐。大家发现手里拿书本不如手里拿兵权,所以关陇集团八柱国成为引领风骚的前驱,登上历史舞台。

  汉朝的军队,分地方和汉军分为京师兵和地方部队,京师兵分为北军和南军。北军是汉军的精锐部队,长官是中垒校尉(东汉为北军中候),其下是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北军士兵又称屯兵。南军为守卫皇宫的部队,长官为卫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北宫卫士左右都候等,另有宫掖门司马七人主管宫门守卫。南军士兵又称卫士

  汉朝征兵制度继承秦制,规定不论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据《汉书》记载,男子20岁傅籍,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23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2年兵役统称为“正卒”。如遇战争需要,还须随时应徵入伍,至56岁才能免疫。汉还常谪发已科罪犯或徒隶等为兵,称为“谪戍”。

  汉朝征兵制度继承秦制,规定不论贵贱,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并且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十六岁止。据《汉书》记载,男子20岁傅籍,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23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这2年兵役统称为“正卒”。如遇战争需要,还须随时应徵入伍,至56岁才能免疫。汉还常谪发已科罪犯或徒隶等为兵,称为“谪戍”。

  军需供给军队的武器、铠甲、粮食、马匹,均由国家统一提供。国家设有专门的武库。汉朝设考工令负责兵器的制作,设武库令负责兵器的贮备、管理。有的郡国也设有工官、铁官,负责制作器械,并将它们输入京师。长安城中的武库是国家最大的贮藏兵器的中心。汉时,铠甲已经制式化,均用金属制成,式样因兵种及职位不同而有所区别。汉朝还屯田解决军粮的补给。汉时大量使用骑兵,马政成为国之大政。汉朝在奖励民间养马的同时,在北边、西边均置苑养马。景帝时有苑36所,官奴婢3万人,养马30万匹;武帝时官马达到40余万匹,为骑兵的发展和对匈奴作战创造了条件

  先进的军事制度和高效的官僚机构,还有军功制度。让汉王朝在秦王朝的废墟中恢复,经过文景两代君王的积累。无论对内,还是对外,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周亚夫,卫青的七战七捷,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马援马革裹尸,陈汤最霸气,“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王朝是中原王朝农耕文明中一个丰碑,那种霸气侧漏的气概,即使是今天,也令人神往。大度而高贵,对北方少数民族。可以和亲,成为一家人。也可以死磕,直到打服气一个

标签: 汉中历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